小南國康捷:資本市場接受中餐需要時間
來源:網路
[摘要] 已經赴港上市的小南國集團總裁康捷現身說法,從中餐標準化、VIE結構、上市路演中會遇到的問題等方面,傳授小南國上市經驗。
在市場大,企業小的中餐餐飲領域,中餐連鎖企業上市之路步步維艱,截止目前,全球已經上市的中餐企業不過10家左右。中餐餐飲企業怎樣才能得到投資者的青睞,如何得到資本市場的肯定?已經赴港上市的小南國集團總裁康捷現身說法,從中餐標準化、VIE結構、上市路演中會遇到的問題等方面,傳授小南國上市經驗。
口述者_小南國集團總裁康捷
關于上市這件事,我主要談談小南國的情況吧。
我是2008年10月正式加入小南國。我和王慧敏董事長認識比較早,2005年下半年就認識了,當時小南國正在考慮做私募融資。對于上市這件事本身,小南國考慮比較早。
小南國在我們來之前,就已經是一個比較規范的企業,比如說交稅的問題,你有沒有把所有的收入都反映在收入報表里,有個很簡單的方法去檢驗,去一個餐廳吃飯,你沒有要發票,他會不會開發票給你。在2005年,小南國就在所有門店都上了金蝶的POS系統,因為有收入的正確認列,最終反映在市場上,一分不差,使得該交的稅都得交。成本的計量也是一樣。成本計量不規范,沒辦法做利潤和毛利的控制。用友ERP體系的全覆蓋應該是在2009年,包括人力資源系統。基本上整個公司都是用這個ERP來管理,這些規范工作,小南國做的比較早。
另一方面,關于VIE結構,在10號文出臺之前,小南國很早就設立了境外主體公司,這是一個必要條件,使得小南國沒有受到10號文的限制。
對于中餐標準化的問題,這也是王董在上市之前就已經解決的問題。我們覺得好的中餐產品,要強調幾樣東西:一個是食材要好,原材料要好。公司規模是全國連鎖的企業,如果材料好,必須要集中采購、集中配送,這樣你能找到真正有規模的供應商,我們現在集中采購的比例90%以上,集中配送的比例70%以上,集中配送是指東西送到總倉,而不是供應商直接送門店。另外中央廚房的體系早已建立,中央廚房主要生產兩樣東西:一樣是調味料,另外一類是預制的半成品。
小南國能夠成功上市,面臨的規范管理問題是比較少的,反而是花了更多心思跟投資者溝通,講中餐要連鎖、要標準化、要快速發展,要讓大家相信這個模式。面對這個行業里的一些難點,很難標準化的地方,你要告訴投資者,小南國打算怎么做。
在路演中,投資者問得最多的,首先是執行風險,我們在2011年啟動上市這個項目,2011年也是我們快速發展的第一年,開了22家店。大家就會問,你們這個比較激進的開店計劃,在執行過程當中會不會有風險?執行風險是指,我們這個管理團隊在全行業里也是比較年輕、比較新的人。而且好多不是做中餐出身的,反而有很多是做快餐的。所以,2011年9月路演的時候,也是我們第一次路演并沒有成功。
早期我們考慮第一步就是要招募團隊,我有意識地沒有選擇太多中餐同行,而是招募很多做快餐包括消費品企業的人才加盟,而且大多數有跨國公司工作經驗。我更看重的是他們的連鎖經驗和意識,這樣的意識在中餐行業不容易找到。
但是到2012年4月再路演的時候,就比較好講了,因為2011年路演時,我們的計劃基本上執行到一半,只能看到上半年的情況,而且當時的經濟狀況也不差,我們再去路演時,一年的計劃都全部完成了,所以投資者對我們這個團隊的執行能力,對于這個行業的風險能否用這樣的模式去發展,這兩個核心問題都有了信任度。
現在資本市場對中餐的估值仍舊偏低,從整個行業來看,我覺得投資者需要更長一段時間,來觀察中餐正餐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,能不能持續地做到你答應市場的事情,能不能持續地做到快速發展。事實會來解答這個問題。